找到相关内容1379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(2)

    人天乘至声闻乘进而菩萨乘,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讲述得非常清楚;论指的是论典。也就是说,这是一部讨论成佛次第的论典。其次第依道前基础、人天乘、声闻乘、菩萨道。要领有离心、菩提心、性空见。  问:法师讲到...不能修行,但这一善根也能使它们将来得人身时有机会亲近佛法。所以,能不能学佛,能不能学好佛,有没有善根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。一个没有善根的人,无论你怎样地度化他,他就是不愿信,就是觉得学佛不能变一个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958313.html
  • 萨迦派尼僧研究

    分为三种境界。  1、不净境界,指众生暂时处于业及烦恼轮回诸趣的不净世界,引导众生离这种境界,指出各种解脱方便,依显教修心法门有:四耽着、厌离心离心、思人身难得、思轮回诸苦及思业果因缘等,在行持...的众生转动法轮,为汉地、西夏、蒙古、高丽(朝鲜)、纳西、畏兀尔、合申等地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,总计达4000多名家人担任授戒的堪布。八思巴还派遣其名叫持律师的却吉贡布的亲传弟子到蛮子地方(今...

    德吉卓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659669.html
  • 佛法的终极?——立足于“负向价值”的佛教信仰发生

    入手。只有立足于“负向价值”的“性寂”才有可能开发神性,使“菩萨道”重新彰显----那就是“以担当的方式”(菩萨道)完成离(涅槃寂静)。  但是,我们还是要追问:由离心到大悲心的发生机制是什么?“...自我的“无明”,其解决方式是“涅槃”,在价值发生上分别对应“苦感”和“寂感”——代表了佛教的离精神;大乘佛法所关注的“负向价值”更多侧重于众生的“无辜”,其解决方式是“救度”——代表了佛教的担当精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059830.html
  • 初发菩提心论 ——我所理解的佛教

    你平时的积累和过去的造化。  然后,你还需要有足够的悲心,对他人的苦难要有感同身受的体验。  最后,你要具备足够的勇猛。对苦难要有勇猛的离心!对烦恼无明要有彻底的颠覆欲!看清生死的意义而两不恋着,...能量折磨情况下,我在极短时间内尽己所能写下了那些……其时,我对佛法的了解仅限于一点哲学史和几本《法音》……  感谢地藏菩萨!当我凭着一闪而过的印象并不完整地喷发他的大愿后好多了——在那个夜晚也可以说...

    雪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159850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1)

    亦需依于发心的判准予以定义,并不能仅从戒律的形式做判分。[43]而发心与戒律的相应,小乘戒需以离心为体,[44]大乘戒需以菩提心为体,此二心之发起并不相违。[45]因此,出家菩萨可同时具有大、小乘两...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  l 前言   大乘佛法的实践之道即是菩萨行或菩萨道的修行,而六度四摄的实践即可衍菩萨万行。这些呈展大乘精神的实践之道系以智慧与方便为本质内涵,其具体而微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060063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下)

    出世解脱的离心,以涅槃解脱乐为最终的目的,如道教的出世无为、清净解脱;菩萨乘的佛教,重于利他济世的菩提心,以悲智究竟乐为修行的极至,而六度万行乃为利他济世的具体实践。   佛教的教义深奥而且具有包容性...胜利者。   即连佛陀住世的时候,也和我们常人一样,有老病死生的现象,在因缘里面,都不因果的范围,这是很伟大的思想,因为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,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。   吾人的生命,推之往昔,可谓“无始”而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860086.html
  • 试论〈博山和尚示初心做工夫警语〉疑情之探究

    2)……等等必然现象由,这些现象不是造作出来,而是自然的连锁反应,能万难不退,其离心非常切。禅门话语:「从门入者不是家珍」(诸宗部T47,p.656.2)。真正的「疑情」是「自发性」而非外来的...」有渐次时间性吗?佛法讲的是因缘法,事必有因,万象不离因缘法,笔者想回到原典〈博山和尚参禅警语.示初心做工夫警语〉,针对「疑情」之种种作探讨。结果发现博山和尚对「疑情」另有「示疑情发不起警语」、「...

    释天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5060744.html
  • 藏密心要十講─丘陵編

    ,为实现自己的菩提心而精进修持,究竟利他;在闻、思、慧上对小大乘重要经论通达其义理,能如理思惟完全信受;对过去所有罪业已经殷重忏悔,具有离心,遵守戒律,愿将所余生命努力于密宗的修持;能善巧对治昏沉、...无法全部介绍给读者。元代选辑的《大乘要道密集》中有萨迦派喜金刚法的传授,近年台湾有翻译家用的白话文从英文译了最早的密续《喜金刚本续》,但仍缺乏近世传承的具体修法,而且其内容牵涉到双运密法,无法整理...

    丘陵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4961195.html
  •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海尘菩萨所发的五百大愿

    菩提法未圆满众生听闻圆满离心法语;不修智慧、有嗔恨心众生听闻大海手印法语;于无生法生希有心众生听闻心性为空法语;丧失闻法能力众生听闻不忘失法语;相互不喜说爱语众生听闻忠诚法语;于三宝起信众生听闻三宝...我现今应发大愿、狮吼声。  海尘婆罗门便将法衣披于肩上,来到宝藏如来前。当时千万天人出击钹乐音、降下花雨,并赞叹道:‘善哉,善男子!’所有在场眷属亦合掌赞叹:‘善哉,善男子!利益我等之大智者,你应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261978.html
  • 戒律的精神与特色

    不错呢?那么,如果他是一个工人,多讲讲工人的苦;是个农民,多讲讲农民的苦;是个做婆婆的话,讲讲婆婆的苦,这样他才会有所感触,真正体会到人生本来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,这样他就能产生一种离心。换句话说,苦...愿意的,而是不得已而为之。当时比睿山的家人必须要到山下去受戒,就是受所谓的四分律。由于山下条件比山上好,势力比山上大,所以往往去了六个,就只回来两个。最澄大师就有点儿心痛了:这样下去比睿山要关门了。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2262367.html